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需要家庭、学校和社会的一同努力,特别是父母和教师的相互配合,这已经成为共识。然而,一些父母并没意识到他们的一些言语行为事实上影响了孩子的认知。
一位有经验的班主任过去说过:“父母与学校配合越好,教育就越成功。我可以非常负责任的说,假如父母好好不配合老师,结果就会非常悲剧,这在我的教育历程中也不例外。”
孩子在学校,老师对他的影响非常大。有时,老师对孩子的态度不止是由孩子决定的,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遭到爸爸妈妈的影响。
作为父母,请自己检查。你有以下不好的行为吗?
1、假如你不了解出了什么事,你会和老师吵架吗?
每一个孩子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。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,父母一时冲动生气是正常的。但,在去学校“讨论论点”之前,大家需要先弄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。
假如你的孩子错了,那就主动道歉;若是其他孩子的错,可以向老师汇报状况,请老师协调处置;假如你感觉学校或者老师处置不好,可以和他们商量下一步。
在这个过程中,爸爸妈妈应该表现出理解和宽容的态度。假如他们还没有搞了解状况就去学校大闹,只能让老师感觉父母不讲理,给老师留下如此的负面印象,自然对孩子不利。
2、不把学校和老师的规章规范当回事儿
学校和老师的规定最好的方法就是合作。比如,很多学校规定学生不能携带手机。不管父母是不是赞同,最好是教育孩子遵守校规。
假如父母对一些规定有建议,默许甚至鼓励孩子违反,会让学校和老师非常为难,也会给老师的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困难程度。不少看上去不适当的规范,总是是为了保护大部分孩子的安全和学习环境而设计的。由于从父母的角度来讲,他们仅需面对我们的孩子,而对于学校来讲,他们需要面对成千上万的学生。
3、不参加父母会,不与老师交流
爸爸妈妈应该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,爸爸妈妈最知道孩子。老师自然期望和父母打造联系,准时学会孩子的状况,准时调整教育方法。
不管爸爸妈妈工作有多忙,都需要抽出时间参加父母会。假如实在有事儿耽搁了,就要按期和老师交流。
不然,老师不确定你是不是关心孩子的教育,孩子有问题时你是不是能同意我们的处置办法,孩子在学校遇见的一些问题是不是与家庭问题有关。